肝脏是“沉默的器官”,肝气郁结或者生发过了头的时候,它不一定表现在肝经这一段,有可能还会影响到身体其他部位,比如:
1、嘴巴:晨起口苦,嘴里干燥,没有津液。
2、咽喉:感觉干燥,嗓子里总觉得有东西卡在那里,吐不出来,也咽不下去。
3、舌头:上面还是唾液满布,舌头部位尖尖的,两侧红。
4、头部:有眩晕,有的是整天晕,有的是突然晕几下,有的甚至感觉头痛。
5、肠胃:胃口不好,总感觉胃气往上返,呕吐,嗳气,打嗝,反酸。
6、胸腔:胸闷闷的,胸口像压着块大石头;而且胸胁胀满,肋骨里面胀痛。
7、四肢:手脚冰冷,手脚冰冷有几种原因,有阳虚,有血虚,有瘀血,有肝气不舒。只要手脚冰凉,同时符合前面的症状,就要考虑是否肝气不疏。
8、情绪:心烦,易生闷气,喜欢叹气,容易发脾气。
9、睡眠:少眠多梦,常常夜里两三点突然醒来,或是爱做一些离奇古怪的梦,处于一种半梦半醒的常态里。
有以上这些身体表现的话,说明你的肝气真的需要好好地疏理一下了。
调理肝的疏通和排泄能生发阳气,可以起到调节人体脏腑机能、顺达肝气、调畅气血的作用,还能强化肝的生理机能,达到防病保养之目的。
调养肝脏的好处这么多,那我们究竟该如何做呢?
1、情绪要平稳
肝主疏泄,喜条达,恶抑郁。当情绪受到压抑的时候,肝气就压抑;当情绪得到疏导的时候,肝气就能疏发。
情绪起伏过大,也很容易影响到肝。通常自我要求高、急躁的人,较容易产生焦虑、不安等情绪的人,这在中医里是属于较易产生肝火的体质。
故而,我们要学会自我调控和驾驭好情绪,心胸开阔,遇到不快的事要戒怒,并及时进行宣泄,防止肝气郁结。
2、睡眠要足够
中医有句老话,“人动则血运于诸经,静则血归于肝脏”。简单来说就是:
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(白天),身体各组织需血量增大,气血消耗也大;
当人体处于静止状态时(夜间休息),身体各组织需血量减少,部分血液就归藏于肝脏。
当人体拥有足够的睡眠,肝脏才可以得到完全的修复;否则肝的修复功能受到影响,体力无法恢复,连带思考能力也会变得迟缓。
养肝重要的就是不熬夜,不要超过23时入睡,有利于肝正常藏血,以免肝血消耗过甚。
3、青菜要多吃
中医讲究“五色入五脏”,青色入肝,多吃些青色的食物,对肝脏有好处。
多吃蔬菜可获取到更多的膳食多糖和纤维素,可以减轻肝负担。同时,足够的维生素 A 也有益于帮助肝损伤的修复。
脾气较大的女性朋友,平时多吃点儿绿色蔬菜,比如青皮萝卜、芹菜、莴笋、菠菜、绿豆等,能起到降肝火、疏肝气的作用。
4、喝杯护肝茶
日常熬夜、过度用眼等坏习惯容易耗散津血,破坏肝脏的平和,导致肝火上炎,出现眼睛发红干涩、目赤火热、视线模糊、分泌物多等不适症状。
要想降肝火,我们可以在水杯里,加点降火的药材,像菊花,枸杞,决明子,桑葚,桑叶,菊苣根,蒲公英等等,去肝火的同时,还能提神明目。